就业统计对政府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具有关键意义,就业数据保真是就业统计工作的底线,是不可触摸的“高压线”。虚假的“表格就业”、注水的就业率,不仅耽误毕业生的人生大事,也有可能使相关部门对就业形势做出错误判断,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就业工作的安排。
在就业率上弄虚作假,是出于高校相关专业的局部利益或者个人利益。一些地方为防止高校盲目追求高就业率,要求慎重公布,但在内部通报文件中,仍有高校就业率排名;一些高校为让数字漂亮,考核就业率指标就层层加码。完不成指标,便在表格上做文章。无论哪一所高校,都应该多花精力帮毕业生求职,而不是花心思在数据上造假。
近日,教育部已注意到应届毕业生“被就业”“假就业”等问题,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现象,已启动统计核查工作。一旦发现数据造假,将从严惩处。这是对应届毕业生负责,也是对高校声誉的保护。
来源:北京晚报
欢迎光临 大同法制网 (http://www.dtfz.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