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半年免费骑行卡、千元代金券……“中奖”其实“中招”了!

来源: 大同法制 2021-1-5 20:12:2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9c200c84996b5d01.webp.jpg


       随着新年的到来,一些抽奖活动的确让辛劳了一年的人们体验了一把“小幸运”。然而,套路满满的“抽奖”也不少见,尤其是网络抽奖借着年关甚嚣尘上。半年免费骑行卡、百元名师课、千元代金券、600万元保险额度……在网络平台上,各种抽奖小程序和抽奖页面随处可见,“幸运女神”时常降临,大额优惠券更是“百发百中”。

  然而调查发现,好运爆棚的背后,实际上暗藏商家的营销套路甚至陷阱。只要冲动点了“接受”就会发现:免费骑行卡是押金换来的,报名免费名师课却被电话推销骚扰,用千元代金券低价买进的竟是残次商品,点进巨额保单却被强制投了保……

  套路一

  想“薅羊毛”反被“薅”

  “抽中了半年免费骑行卡,却是用299元押金换来的!”小京描述了他骑共享单车后遇到的抽奖事件。“早上在使用芒果电单车的过程中,该App弹出一个抽奖页面,‘免费’以及‘0元’的字幕非常显眼,我就直接点击了‘立即0元升级’。”随后,小京发现,这张所谓的半年免费骑行卡实际上是用299元的押金买来的,根本不是免费。

  再回到中奖页面中仔细查看,小京看到了“半年通勤卡由押金全额抵扣”的字样,而且这字样明显比“免费”和“0元”这样的字体要小和淡得多,他这才大呼上了当。小京立即找平台客服维权,可是客服界面却一直显示排队中,无法退款。

  “我退不了押金就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好多人都被这个抽奖骗了。”小京说。

  此类以为自己中了奖,其实被商家反“薅羊毛”的例子并不少见。一些隐藏在知名电商平台里的抽奖页面更让消费者难辨真假。先女士在逛京东商城的时候,突然蹦出了抽奖页面,抱着侥幸心理,先女士点击抽奖按钮,获得秒杀100元话费资格。“这么大的便宜,没细想就按照要求支付了12.89元。”先女士说,可是账单详情中显示,刚刚花费的12.89元购买的是趣多省爵士卡而并非百元话费。这让先女士百思不得其解:“我从未使用过趣多省,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平台是做什么的,在支付前也没有任何提示,怎么就买了它的会员卡了?”

  随后,先女士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进行了申诉。申诉当天,趣多省的相关工作人员以电话形式回复了先女士,承诺退款。“因为只有12块钱,能像我这样投诉退款的可能没几个,大多数人都会自认倒霉。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受骗,希望商家不再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推广,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对此类抽奖行为严加监管。”先女士说。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中搜索“抽奖”字样,就有近8000条搜索结果。涉及各式各样的网络抽奖投诉:有的在爱奇艺看电影,点击了广告里的抽奖页面,抽到免费5G流量,实则被扣了30元;有的在QQ音乐中抽奖抽到3年绿钻,却直接被替换成游戏金币……

  套路二

  “天上馅饼”成陷阱

  “这是我这周抽到的第6张2300元扫地机器人代金券了。”徐女士无奈地说,由于徐女士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制作网络问卷和试填问卷是她经常做的工作。徐女士告诉记者,这些问卷后往往会有一个九宫格抽奖转盘。奖品有10元或20元微信红包、话费和一些价值百元、千元甚至万元的体验课、代金券等。然而,经常参与问卷后抽奖的徐女士却发现,自己经常抽到一些看似金额巨大的奖项,却常常与“现金红包”“话费礼包”等实惠的小奖品擦肩而过。

  徐女士回忆,当她第一次抽中2300元扫地机器人代金券时,内心十分激动,以为中了大奖。“那段时间刚好想买个扫地机器人,看了网上比较火的几个品牌都要两三千块,用掉这个代金券只需再花380元就能买到。”根据系统提示点击按钮后,页面跳转到了商品详情页,页面中还标注了“京东”二字,看到商品来自大平台,徐女士毫不犹豫地付了款。当她收到货后,发觉不对劲,商品不仅有使用痕迹,并且用了一个星期就罢工了,她怀疑自己花了380元买了个残次品。徐女士找到微信钱包里的付款记录,上面显示的交易平台名称却并非“京东”而是“好物智享”,而此时,徐女士也无法找到当时的抽奖和支付页面,退货无门。

  以为天上掉了“馅饼”,殊不知竟然是某些商家布下的“陷阱”。同样是在填完网络问卷后的抽奖环节中,王先生中了价值200元的“名师课”,“反正又不花钱,刚好让儿子去听听。”王先生心想。在填写完基本信息后,电话立刻找上了门,电话那头的网课老师这回却只字不提试听课的事,反而推销起了各种课程。王先生架不住推销人员的花言巧语,一下子就给孩子报名了价值一万元的网课。然而当王先生的儿子真正上了课才发现,所谓“名师”只是一些在校兼职大学生,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这些抽奖只是商家的营销手段,通过中奖来获取个人信息,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销。”王先生说。

  ▲ 揭底

  不是幸运是猫腻

  为什么总能重复中大奖?曾经调侃自己中奖“绝缘体”的你我他,为什么突然变成“幸运儿”?网络抽奖中的中奖概率完全可以人工设定,只要商家想让你抽中巨额“优惠券”,你绝对抽不到“谢谢惠顾”。实际上,这个陷阱早在程序设定之时就布好了。

  制作一个抽奖程序的成本其实很低。只要在网页中搜索“抽奖程序”,就有免费的网站提供固定抽奖模板,可以自己设置奖品、中奖概率、奖品数量、抽奖次数等。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将奖池里的某件奖品的概率设置为0,那么抽奖者就无法抽到,而若将其概率调整为100%,那么就可以达到“百抽百中”的效果。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实惠的话费、小额微信红包永远无法抽到,而商家诱导消费的优惠券却能“如约而至”。

  为什么这样的网络抽奖套路屡见不鲜?事实上,抽奖已经成为了商家进行销售推广的常用方式,当你看到一条广告可能不会点击进去,但是抽到一张巨额优惠券,就能吸引更多流量进入平台。甚至有些商家直接选择在大平台上投放广告,而广告内容实际上就是抽奖页面。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能在各种社交、视频和支付平台上看到很多抽奖的原因。

  ▲ 提醒

  消费者权益受损可起诉

  由于一些网络抽奖套路深,不易被发现。目前,立案查处的抽奖案件很少。消费者即便吃了亏,不少人因为受骗数额不大,维权麻烦,便自认倒霉,不再追究商家的责任,也让网络抽奖乱象滋生。

  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耿军律师说:“网络时代,网络抽奖五花八门,但大多都是玩套路,搞欺骗,通过优惠券推销假冒伪劣商品,以求赢得暴利,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网络抽奖之所以套路深,根源在于占便宜思想。花样不断翻新、套路大同小异的诈骗手段总是屡屡得手,消费者要摒弃“只见蝇头利息诱惑,不计巨额本金风险”的惯性思维。

  当发生消费纠纷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网络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如抽奖致使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


如需咨询更多内容 请联系大同法制网

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治维权
优选大同法制网(www.dtfz.net
更多资讯关注大同法制网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房子贷款给银行,离婚怎么办?

房子贷款给银行,离婚怎么办?

首先,若该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且贷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经营等夫妻共同事务,

孤寡老人去世欠贷66万元 民政局还?

孤寡老人去世欠贷66万元 民政局还?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特殊”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据报

微信记录、支付宝记录如何当证据

微信记录、支付宝记录如何当证据

一是能够证明所举示的微信记录、支付宝记录等使用人为案件当事人。 一般而言,经过实

看清了,这个彩礼,不是全退!

看清了,这个彩礼,不是全退!

  2019年,小龙与小孟经朋友介绍认识,双方恋爱,同年12月,双方父母商量订婚事宜

商标名重复,真的侵权?不一定!

商标名重复,真的侵权?不一定!

安徽A公司注册了带有“林叔”二字的某图案商标,权利人为该公司,A公司的“林

面对这样的骨灰房,业主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骨灰房,业主怎么办?

  “骨灰房”指专门用来放置骨灰盒的房子。这类商品房被用于存放逝者的骨灰盒。据

“外卖平台”配送出了事,谁赔?

“外卖平台”配送出了事,谁赔?

外卖平台配送过程中,“外卖小哥”为了准时送餐而争分夺秒,不慎受伤时有发生。

个人公司和个体户一样吗?

个人公司和个体户一样吗?

很多人对个人公司或个体户不太明白,现在小编为大家说明一下。

关于我们 文章投稿 寻求报道
电话咨询: 133135200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