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无理由退房”为何成了闹心药?

来源: 大同法制 2021-1-20 18:55:1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5056b849912171d08f01.jpg

       “无理由退房”是近几年一些房地产商推出的销售策略,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楼市遇冷,为吸引购房者,“无理由退房”更是被多家知名房企当作“破冰”利器。然而,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在退房时却遭遇“有条件退房”“无限期退款”甚至“拒绝退房”。相关纠纷在多地发生,有的甚至闹上法庭。
  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让广大消费者吃了“定心丸”,解除了后顾之忧。鉴于这种消费体验,当房企推出“无理由退房”时,一些消费者便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心理防线,爽快下单。岂料,所谓“无理由退房”并非想象中的想退就退,房企会以逾期申请退房、逾期付款、已办理网签或银行贷款等理由百般推脱,消费者拿回房款变得遥遥无期。此类纠纷并不少见,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无理由退房”,结果显示有1388份相关案件裁判文书,涉及全国多地。
  “无理由退房”为何“定心丸”成了“闹心药”,缘于背后的“三无”尴尬。其一,一些房企缺乏营销诚意。在楼市遇冷的背景下,“无理由退房”本是一项刺激消费的销售利器,但一些房企压根就缺乏诚意,只是将其当做吸引消费者的噱头。于是,在退房承诺背后想方设法给消费者埋雷挖坑,比如大玩文字游戏,退房款可以,定金不退,或合同关键内容故意“留白”,遇到纠纷时再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标准“填空”。
  其二,消费者缺乏维权意识。现实生活中,一些消费者往往被房企“无理由退房”的承诺冲昏了头脑,在没有充分考虑房屋价格、质量、地段、经济实力等因素的情况下,就抱着“反正能退”的心理草率购房。同时,疏于对相关证据的搜集整理。有的购房者只是轻信了企业的广告宣传和销售人员的口头介绍,没有与开发商签订《无理由退房协议书》,导致日后退房被拒。有的虽然签了协议,但比较笼统,对退款时限、延期利息等关键问题语焉不详,容易造成对方推诿扯皮。
  其三,有关部门缺乏规范监管。“无理由退房”在国内并非新生事物,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近年来每每楼市不景气,就会成为房企加码营销的“杀手锏”。2019年1月,广东东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推广使用〈东莞市商品房认购书(范本)〉的通知》,对退房申请时间、定金退还时限、逾期未退赔偿等进行了约定,东莞成为国内首个出台无理由退房政策的城市。但就全国来看,各地规范程度不一,缺乏统一标准和通用细则,“无理由退房”究竟该怎么退,很多时候都是开发商自己说了算。
  “无理由退房”口惠实不至,不仅有损契约精神,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鉴于此,房企要增强诚信意识,真正靠质量和服务赢得消费者。房产销售并非“一锤子买卖”,靠“无理由退房”忽悠无异于“饮鸩止渴”,占得一时便宜,却砸了自家招牌。同时,消费者要提高维权意识,注意和开发商签订相关协议,关键问题一定要形成书面文字或留存录音证据。
  此外,监管部门也要及时跟进,出台相关制度规范“无理由退房”的标准和流程,防止开发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如需咨询更多内容 请联系大同法制网

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治维权
优选大同法制网(www.dtfz.net
更多资讯关注大同法制网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房子贷款给银行,离婚怎么办?

房子贷款给银行,离婚怎么办?

首先,若该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且贷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经营等夫妻共同事务,

孤寡老人去世欠贷66万元 民政局还?

孤寡老人去世欠贷66万元 民政局还?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特殊”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据报

微信记录、支付宝记录如何当证据

微信记录、支付宝记录如何当证据

一是能够证明所举示的微信记录、支付宝记录等使用人为案件当事人。 一般而言,经过实

看清了,这个彩礼,不是全退!

看清了,这个彩礼,不是全退!

  2019年,小龙与小孟经朋友介绍认识,双方恋爱,同年12月,双方父母商量订婚事宜

商标名重复,真的侵权?不一定!

商标名重复,真的侵权?不一定!

安徽A公司注册了带有“林叔”二字的某图案商标,权利人为该公司,A公司的“林

面对这样的骨灰房,业主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骨灰房,业主怎么办?

  “骨灰房”指专门用来放置骨灰盒的房子。这类商品房被用于存放逝者的骨灰盒。据

“外卖平台”配送出了事,谁赔?

“外卖平台”配送出了事,谁赔?

外卖平台配送过程中,“外卖小哥”为了准时送餐而争分夺秒,不慎受伤时有发生。

个人公司和个体户一样吗?

个人公司和个体户一样吗?

很多人对个人公司或个体户不太明白,现在小编为大家说明一下。

关于我们 文章投稿 寻求报道
电话咨询: 133135200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