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老人给保姆设居住权,保姆能否一直住?

来源: 大同法制 2021-10-19 21:23:3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0截图20211019212151867.jpg

以案释法
某鳏居老人苏某,拥有私人住宅一处。子女均在外地居住,因工作事业繁忙,很少回家探望老人。保姆小蔡受雇于苏某,对其生活上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并给予精神上的慰藉,使其晚年生活其乐融融。有感于此,苏某与小蔡签订了书面的居住权合同,约定无论苏某是否在世,小蔡均能在该住宅中无偿居住,一直到小蔡去世。后二人将该居住权在登记机构进行了登记。数月后,苏某去世,其子女以法定继承人身份,宣示对房屋的所有权,并向法院起诉,要求小蔡搬出涉案房屋。
本案中,因苏某与小蔡系以书面约定方式设立居住权,并在登记机关进行了登记,遵循了法定的居住权设立程序,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即使苏某的子女因法定继承取得房屋所有权,亦无权要求小蔡搬出房屋。(类似生活实例,可参见案例:包某博诉北京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刘某物权保护案,详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9)京02民终15115号民事裁定书)

法官说法
1 居住权可以长期设置,但是并非长期居住即可获得居住权。例如,前不久,深圳爆出热门事件,有张姓女子突然想起,其曾于1992年在深圳全款购置了一套住房,28 年后的2020年,其去房屋查看发现已有陌生住户在此长期居住。显然,即便陌生住户在里面住了28年,也不等于就获得了居住权,因为业主并没有主动设立居住权,也未经过书面合同约定、登记等程序。因此,居住人要想获得法律承认的居住权,必须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设定居住权。
2 目前国内各地设置的“以房养老”制度,问题层出不穷。所谓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获得养老金直到去世。一些机构以此为名,骗取老人房产,导致老人在不知不觉中房产被贱卖,最终赔了房子又失去了住所。如果在签订“以房养老”协议的同时,约定不到老人去世,这一权利就一直存在,有生之年谁都无法剥夺,这无疑能让许多金融骗局无处藏身。《民法典》为试图以房养老的老人们设定居住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
3 具备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村村民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申请使用宅基地修建住宅的,应先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本人携带相关材料到所在的乡(镇)、办事处国土资源所申请确权登记发证。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民法典》条文
第三百六十六条
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条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四)居住权期限;
(五)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条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第三百六十九条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条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百七十一条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的,参照适用本章的有关规定。

法务代理、法律服务、法治维权
优选大同法制网(www.dtfz.net
更多资讯关注大同法制网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工程“挂靠”承担的行政责任

工程“挂靠”承担的行政责任

在建设工程施工实践中,尽管法律明文禁止挂靠行为,但某些建筑企业和个人为了追

隐名股东不能行使股东权?

隐名股东不能行使股东权?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及隐名股东的股东知情权纠纷案。某公

公司钱当打赏费,如何处理?

公司钱当打赏费,如何处理?

公司资金当成自家存款,网络直播打赏,出手阔绰,一掷千金,最终受到法律制

退休后再就业的法律保障

退休后再就业的法律保障

如今,退而不休的情况经常出现,对于此类情况,如何签订聘用协议呢? 老王

房子抵押给了银行,为啥不管用?

房子抵押给了银行,为啥不管用?

  房主不仅未在期限内协助办理过户登记手续,而且还将房屋抵押给了银行申请贷款

以夫妻名义同居想继承遗产?!

以夫妻名义同居想继承遗产?!

  以夫妻名义长期同居生活,但未正式登记结婚,当一方离世后,另一方能否继承其

小心,企业人格混同,有可能无限责任!

小心,企业人格混同,有可能无限责任!

人格混同,是指在形式上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与股东之间,或公司与公司之间,在财产、

遇到这样欠薪的事,直接讨回道!

遇到这样欠薪的事,直接讨回道!

尽管法治社会所提倡的东西越来越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不按照相关法律执行。其中

关于我们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
电话咨询: 1301539824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