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这些“任性APP”该管管了!

来源: 大同法制 2020-7-2 17:42:2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9108363266539.jpg

       近日,有网友发现自己手机上安装的很多APP存在频繁自启动、访问和读取手机信息的现象。其中一款移动教学软件“优学院”10多分钟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另一款办公软件“TIM”1小时内尝试自启动近7000次。

  这名网友能够发现自己手机里安装的很多APP存在频繁自动启动、访问和读取手机信息的现象,要么缘于他心思细密、善于观察,要么缘于他比较精通手机应用,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而对于绝大多数手机用户来说,根本不会知道手机里的APP在频繁启动和读取信息,其中就包括很多隐私信息。

  正是大多数手机用户的“不在意”“不精通”,才让不少手机APP变得肆无忌惮。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APP频繁启动,读取用户信息的行为,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通过收集用户各种信息,利用大数据完成对用户的“精准画像”,为后续的精准营销奠定基础;二是APP频繁启动可以“日活跃用户”等流量数据变多,这是APP获得融资和广告投放收入的重要参考。

  可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APP不经过用户同意就频繁启动、读取信息,都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如果不被及时制止,不但用户会频繁接到APP推送的精准营销信息、垃圾广告,而且还可能造成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带来其他方面的安全隐患。通过启动APP来增加流量数据,就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破坏网络生态环境,最终损害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

  APP自动启动,不但涉嫌侵犯用户的隐私权,还涉嫌侵犯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即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此外,一些APP通过搜集的信息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涉嫌不正当竞争,违背了基本的市场经济准则。

  用户要提高隐私保护的意识,谨慎勾选同意APP自由访问自身信息的选项,若碰到强制勾选才可使用的APP,应当及时向厂商、平台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发现信息泄露应及时举报;对相应APP限制流量,限制后台启动等;同时,为避免窃听窃拍,用户应关闭这类APP的麦克风、摄像头、位置搜寻及访问个人信息等功能。

  此外,监管部门应依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积极承担监管责任,对违法违规者给予必要的惩戒,及时作出经济处罚、APP下架的处罚等等。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房子贷款给银行,离婚怎么办?

房子贷款给银行,离婚怎么办?

首先,若该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且贷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经营等夫妻共同事务,

孤寡老人去世欠贷66万元 民政局还?

孤寡老人去世欠贷66万元 民政局还?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特殊”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据报

微信记录、支付宝记录如何当证据

微信记录、支付宝记录如何当证据

一是能够证明所举示的微信记录、支付宝记录等使用人为案件当事人。 一般而言,经过实

看清了,这个彩礼,不是全退!

看清了,这个彩礼,不是全退!

  2019年,小龙与小孟经朋友介绍认识,双方恋爱,同年12月,双方父母商量订婚事宜

商标名重复,真的侵权?不一定!

商标名重复,真的侵权?不一定!

安徽A公司注册了带有“林叔”二字的某图案商标,权利人为该公司,A公司的“林

面对这样的骨灰房,业主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骨灰房,业主怎么办?

  “骨灰房”指专门用来放置骨灰盒的房子。这类商品房被用于存放逝者的骨灰盒。据

“外卖平台”配送出了事,谁赔?

“外卖平台”配送出了事,谁赔?

外卖平台配送过程中,“外卖小哥”为了准时送餐而争分夺秒,不慎受伤时有发生。

个人公司和个体户一样吗?

个人公司和个体户一样吗?

很多人对个人公司或个体户不太明白,现在小编为大家说明一下。

关于我们 文章投稿 寻求报道
电话咨询: 13313520068
关注微信